頭雁故事#陳小野:他在鄉村實驗室培育地道中藥材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實驗室一般存在于高校或者科研機構里。可是在浠水縣清泉鎮金寶山村,卻有一個神奇的“鄉村實驗室”:26攝氏度恒溫,數以萬計的種苗培養瓶,像罐頭瓶一樣擺放在架子上,每個瓶中都有一片指甲大小的葉片,十幾個村民在里面忙忙碌碌。4年來,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專業的研發能力,我在這里培育出一批批珍稀中藥材種苗。
陳小野在華中農業大學參加“頭雁”項目
1 家鄉缺良種,返鄉創業解決老鄉“后顧之憂” 我是湖北黃岡浠水人。大學畢業后,我進入廣東一家科研院所從事組培育苗研究,常年奔波于全國各地的中藥材基地,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。2016年,我在陜西偶遇老鄉,這才了解到,盡管家鄉中醫藥資源得天獨厚,卻缺乏良種繁育技術,許多本土珍稀野生藥材種苗被遷移到外地培育,老鄉們經常不遠萬里高價購買種苗。 2019年,家鄉一位領導上門勸我返鄉創業。我覺得自己不能再猶豫,便辭掉廣州的高薪工作,回家創辦湖北小野生物科技公司。當地政府先后提供了100余萬元扶持資金,幫我流轉土地、建設大棚基地。就這樣,我在村里建起15畝的良種實驗室,信心滿滿地準備大展身手。 陳小野在組培光照室檢查植物培養 2 天災不放棄,政府支持下白芨產業初具規模 經過考察,我決定從道地中藥材白芨入手,通過實驗室提純復壯,培育種植所需種苗。2019年,我承接了廣東一筆180株白芨種苗訂單,忙碌了大半年,正準備交貨,2020年突然遭遇疫情,種苗無法轉運出去。眼看辛辛苦苦培育的種苗因為缺乏營養而逐漸枯萎,我心如刀割。 當地政府了解到我的困境,動員周邊各村有意愿的農戶種植白芨。正值疫情后復工復產,村里很多荒田荒地,就這樣,價值七八十萬元的白芨種苗被農戶種到田里。疫情后中藥材市場行情向好,很多種植戶也因此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,大家種植熱情高漲。在我們公司的帶動下,浠水縣當地已經有24個村種植白芨,種植面積1700多畝,帶動周邊400多名農民增收致富。我們公司也成為浠水發展白芨產業的“種子企業”,年組培能力千萬株以上,可供種植上千畝。 3 與市場賽跑,讓更多道地藥材在家鄉扎根 我深知,任何中藥材的發展都有生命周期,其市場價格會隨著規模化種植而逐漸下跌。為抵御市場風險,我始終與市場賽跑,不斷尋找進入門檻較高、鮮為人知的珍稀品種,破解育種、馴化技術難題。如今,我的鄉村實驗室讓白芨、黃精等20多種地道藥材,在家鄉土地上生根開花并結果。公司在白芨、黃精、七葉一枝花、金釵石斛、黃金七、霍山石斛、杜鵑蘭和獨蒜蘭等名貴中藥材的組培技術上處于國內領先地位,尤其白芨、黃精的育種和直播技術取得較大突破。 一個人走得更快,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。我推出“技術入股、合作育苗、風險共擔、利益分成”模式,與當地3家農業企業聯合培育白芨種苗1500萬株,可供種植2000畝以上。在我的技術指導下,每畝白芨種苗價格從1萬元降低到4000元,實現了高效低成本地規模化生產。 2021年,我有幸當選黃岡市第六屆政協委員,并成為市中醫藥大健康調研組成員。通過深入走訪各地中藥材基地,我提出關于黃岡及湖北的特色農業發展提案,建議打造良種產業鏈“1+N”模式,將黃岡創建為國家級農業種質資源強市。2023年省兩會期間,這一提案被報送到省里,得到領導肯定。 陳小野在黃岡市政協會議上發言 種子是農業的“芯片”。我有幸地參與到種業振興的事業中,從一名皮膚白皙、穿著干凈白大褂的科研工作者變成皮膚黝黑、在田間忙碌的“新農人”,瞄準市場空白,把研究做在田間地頭,我覺得自己更接地氣了。未來,我計劃將實驗室升級為良種研發中心,聯合更多人為家鄉打造更多標志性中藥材。 陳小野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華中農業大學2023年湖北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“頭雁”項目學員 (華中農業大學供稿 通訊員:施丹 劉曉寧 王景偉)